智慧鄉村雪亮工程解決方案
項目背景
2015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意見從加強社會治安防控網建設、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科技水平、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運行機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格局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為了切實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提出的“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為了在城市“大搬遷、大發展、大轉型”的背景下,更好的著眼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極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提升行政效率,全面推進平安城市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轄區居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通過運用“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大力推進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工程,提高行政效率、節約行政成本,促進城市綜合管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建立符合城市發展實際需要的城市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綜合管理長效機制,建立信息化條件下的立體化防控體系,建立全民參與的立體化防控新格局勢在必行。
美麗鄉村雪亮工程建設項目是全四川省社會治理及立體化治安防控系統、平安社區視頻監控聯網工程及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雪亮工程視頻監控聯網項目將按照“政法牽頭組織、設計規范、公司建設維護、集中管理使用”的總體思路,遵循“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維護”的建設原則,并參照相關標準規范,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的監控聯網工程項目建設方案。
需求分析
遵循“信息集中采集與共享、執法力量有效整合與管理、部門聯動執法與網格化服務”的工作思路,按照信息平臺建設“資源整合、信息共享、統一派發、聯動處置、高效服務”原則,通過對全轄區社會管理資源的有效整合,逐步實現集指揮、應急、排查、服務、管理于一體的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信息管理系統,提升社會綜合治理的信息化、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建設全國一流的區域化社會治理信息平臺。
(1)促進管理觀念的創新:準確把握當前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牢牢抓住“管理”和“服務”兩條主線,改變那些片面地認為社會管理就是單純“管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
(2)促進管理主體的創新:從單純重視政府作用向社會共同治理轉變,從傳統的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
(3)促進管理方式的創新:從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視服務、重視協商協調轉變,更多地運用群眾路線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教育、協商、疏導的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
(4)促進管理環節的創新:從偏重事后處置向更加重視源頭治理轉變,把工作重心從治標轉向治本、從事后救急轉向源頭治理,使社會管理關口前移。
(5)促進管理手段的創新:從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轉變,更多地運用法制規范、經濟調節、道德約束、心理疏導、輿論引導等手段。
(6)促進管理制度的創新:堅持加強源頭治理體系建設、強化動態協調機制建設、推進應急管理制度建設,構建相互聯系、相互支持的規范、機制和制度體系。
雪亮工程需要實現以下功能
1)新建美麗鄉村前端監控點位,實現前端點位與各級聯動中心的實時在線監控與歷史錄像查詢。
2)每個村主要進出口,安裝車牌抓拍識別攝像機,實現機動車、非機動車(摩托車、電動車)、行人的分類識別,實時抓拍。在重要廣場安裝高清球機,實現360度全景監控。
3)建設各級聯動中心,實現對前端監控點的動態視頻信息的實時控制、監看、歷史圖像回放、雙向對講、車牌預警等綜合管理功能。
4)建設視頻聯網工程專用通訊網絡,前端監控點信號通過專用光纖網絡,將信號匯接入區縣聯動中心,然后通過防火墻接入政務外網,實現村、鄉鎮、派出所、市各級中心等對前端監控點位的監看、控制等功能。
5)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視頻聯網應用系統(簡稱綜治視頻聯網系統),作為社會治理與立體化治安防控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根據綜治工作業務需求,將不同運營商,不同廠家的視頻監控,視頻會議,視頻通訊,視頻培訓,視頻點播,視頻調解,視頻信訪,視頻調研,信息發布等功能整合在同一平臺上,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指揮調度、分析研判、應急處置、服務管理等業務應用可視化、扁平化。
6)各監控點視頻信號和車牌信息滿足全省平安社區監控聯網數據規范,接入社會治理及立體化治安防控信息平臺及GIS地理信息系統,做到統一監控、統一傳輸,靈活使用,徹底解決地域監控聯網和資源共享問題,實現各功能模塊對接、大平臺融合的目的。
設計原則
系統的建設將在追求性能優越、經濟實用的前提下,應遵循技術先進、功能齊全、性能穩定的原則。力圖使該系統真正成為符合業務實際應用的信息平臺。并綜合考慮維護及操作因素,并將為今后的發展、擴建、改造等因素留有擴充的余地。從技術措施角度來講,在系統的設計和實現中,嚴格遵守以下原則:
先進性和前瞻性:本系統所有的組成要素均充分地考慮其先進性,使系統的擴充和維護簡單化,并滿足不斷提升的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要求,保證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具有技術優勢,能夠適應未來技術發展的潮流。
標準性和開放性:本系統采用的硬件設備及軟件產品均支持國內、國際通用的標準網絡協議,選用的設備和技術均符合部標、行標的統一要求,符合總體設計要求,確保在統一的標準下,實現上下級信息網絡的互聯互通。
開放性:即在遵循標準性原則的基礎上,采用開放的技術、結構、系統組件、用戶接口,采用開放的、通信協議和技術標準,保障系統在互聯或以后的擴展過程中能夠穩定有效的運行,以滿足業務應用需求。
安全性和可靠性:設備的單點故障不影響系統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設備可帶電修復故障而不影響系統的總體工作。
可擴充性:系統的結構具有可擴展性,即設備在系統結構、系統容量與處理能力、物理聯接、產品支持等方面具有擴充與升級換代的可能,采用的產品遵循通用的工業標準,以便不同類型的設備能方便靈活地接入,并滿足系統規模擴充的要求。
兼容性:根據系統開放的協議,可方便地開發系統新的應用功能要求,實現新的上層應用和不同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控。系統設備滿足擴充及更換部分設備時的通用性和可替換性,以及和不同廠商設備的兼容性,對系統的管理,根據需要按可分可合的要求進行組合,即在保證單獨系統可獨立運行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多系統的綜合管理,終實現系統的高度集成化。
雪亮工程行政架構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之美麗鄉村雪亮工程共設置三級行政架構,以院落(網格)為基本單元,三級單位是社區(村),二級單位是街道(鄉鎮),一級單位是區(縣)。在各級行政單位設立相應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指揮中心,設置網格工作人員,在指揮中心進行執勤,監視畫面、接聽報警、聯絡當地派出所等。
同時在市一級以及省一級平臺可以通過政法專網調閱下級各村的監控圖像,縣平臺將相關數據信息上傳至市平臺以及省平臺
系統概述
為全面貫徹落實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應在街面、商場、院落、重點單位、村鎮出入口等區域設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視頻的采集。在鄉村出入口等區域,設立車輛感知系統和人員感知系統,抓拍過往車輛信息和過往人員面部特征,所有采集設備采集到的信息應通過專網匯聚到各級指揮中心。
本次設計的美麗鄉村雪亮工程,主要實現村出入道口車輛車牌抓拍,后臺識別,建設綜治視頻聯網系統,以實現黑名單車輛出入預警,陌生車輛出入預警,建立車輛行動軌跡大數據。村主要位置設置高清球機,360度全高清球機,并帶有手機MAC地址采集動能,能自動采集監控周圍無線設備的MAC地址,支持GPS/北斗,可采集經緯度信息、準確校時。
指揮中心
依據行政架構的劃分,在社區(村)、街道(鄉鎮)、縣政法委各建設一個指揮中心。
縣政法委指揮中心:實現本區縣的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建設系統的資源匯總,部署統一的平臺、數據庫、存儲、應用服務器、報警接入服務器及一套大屏顯示系統。區縣下屬各街道(鄉鎮)、社區(村)的視頻監控系統和車輛感知系統、人員感知系統統一接入區(縣)級平臺,應用服務器可以實現針對人臉數據的比對分析及人群行為分析告警等功能,報警接入服務器可以接收居民電視機頂盒發送的報警信息,并被平臺識別。
街道(鄉鎮)級指揮中心:直接從區(縣)級平臺獲取相應權限,使用區(縣)級平臺資源。部署監視器及工作臺若干,用于呈現視頻采集系統、車輛感知系統和人員感知系統獲取到的信息。
社區(村)級指揮中心:直接從區(縣)級平臺獲取相應權限,使用區(縣)級平臺資源。部署監視器及工作臺若干,用于呈現視頻采集系統、車輛感知系統和人員感知系統獲取到的信息。
雪亮工程
采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完善立體化防控格局,在3級監控系統下,把視頻監控信號按照區域原則推送到電視機頂盒、道,居民能在電視上實時查看自己所屬小區(村)的監控畫面,發現問題能夠通過遙控器一鍵報警。全民參與,夠建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新格局。
數據標準及交換中心
各監控點視頻信號和車牌信息滿足全省平安社區監控聯網數據規范,接入社會治理及立體化治安防控信息平臺及GIS地理信息系統,做到統一監控、統一傳輸,靈活使用,徹底解決地域監控聯網和資源共享問題,實現各功能模塊對接、大平臺融合的目的。
新款產品
推薦閱讀
- 2016-12-19都江堰石羊鎮徐度花蕊酒店
- 2016-12-09世博氣象館:游客可以親身體驗臺風
- 2016-12-17科普館多媒體解決方案
- 2016-12-20四川省巴中市回風大道
- 2016-12-09開7d互動電影院需要多少錢
- 2016-12-097D電影加盟哪家比較好
- 2016-12-18政府桌面云解決方案
- 2016-12-09消防體驗館地震體驗館等你來體驗
- 2016-12-207D四川巴中市西部國際歡樂城
- 2016-12-17規劃館解決方案